热点
新闻路上永奋进,让自己发出更多正能量的声音!
2021-10-22

廖卓敏,韶关日报社全媒体新闻中心的一名新媒体编辑,主要负责新媒体平台的文字、编辑、发布、审核等工作。她积极参与扶贫攻坚、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的报道,不断挖掘韶关向善向上故事,传播韶关好声音,让榜样走进大众视野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新闻媒体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为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做出了积极贡献。

取长补短

用新媒体传播“好声音”

2015年,廖卓敏入职报社,开始与新媒体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大学专业为汉语言文学,并非新闻类专业,刚接触新闻工作之初,为避免专业知识的缺乏,她自觉加强学习,积极跟班学习微信公众号和网站的运营,并快速接手“韶关新闻网”“韶关发布”“韶关日报”等平台的编辑工作,得到了报社领导的广泛认同。

众所周知,新媒体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一个“快”字。不光稿件的“采、编、发”快,其技术更新也快。和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的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将影响新媒体编辑的工作方式,例如,除了文字功底、新闻敏锐性、编校能力外,还要学会Photoshop、H5制作、网站app客户端及直播的后台编辑等操作。

在廖卓敏看来,作为一名合格的新媒体编辑,不光要成为“采、编、排”的行家里手,还要成为新媒体技术的“驾驶者”。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运用新技术,那就如同“开着奔驰在散步”,让自己时时处于被动。

“曾因爱好,我在大学还学过设计,因此在编排微信推文时的内容排版、配图选择、首图制作等方面,比较得心应手,但在具体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不熟悉的领域,需向前辈请教。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为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官及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廖卓敏及时更新知识,取长补短,积极克服自己的弱项,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熟练掌握并运用网络新技术。

“要当新技术的主人,而不是新技术的附庸者。唯有如此,才能不被不断更新的新技术所淘汰、所打败,从而让自己发出更多正能量的声音。”廖卓敏坚定地告诉记者。

敢于突破

争做新闻事业多面手

除去新媒体编辑工作,廖卓敏对“怎么去编排文章”“记者如何进行采访”也充满好奇。很快,她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独立采访,采访勇救落水市民的狱警李亮。“原以为采访人物,只需到面对面问问对方的基本信息、救人动机、爱心背后的故事等,把这些重要信息串联起来,便可完成采访。”然而,到写稿之时,廖卓敏却发现,所有信息都是独立的,如何生动地将其串联起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记者不应打无准备之仗,无把握之仗,有位前辈将这一“秘诀”告知廖卓敏。此后,廖卓敏在“征战”之前,便会把需要采访的部门、采访对象、采访内容、行文框架等事无巨细一一在纸上列出,做到心中有数,采访有谱。

在2020年新年伊始,疫情肆虐,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神州大地打响。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之际,在报社的统一部署安排下,廖卓敏向领导主动请缨,奔向新闻生产的一线站场之上。“作为一名党报工作者,能在这个时候参与新闻采写,我是这场战“疫”的见证者、经历者,更是一名参与者。”她说。

转站新战场,廖卓敏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上级部门、报社保持一致、重视理论学习,并利用工余时间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展知识和认知面,时刻关注时政、社会热点新闻,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

因这份坚持,廖卓敏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新闻稿件。曾于2018年7月在韶关日报民生版刊发《警察勇救投河轻生女子》并在“韶关新闻网”发布《散步路上随意一瞥!韶关警察当即抛下妻儿跳入水中 就因为...》文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2020年刊发的《皇帝柑“愁价”“品牌保护战”绝地打响》文章,在社会上迅速引起强烈反响,吸引了多个省媒关注转载。仁化县当地政府第一时间进行回应,对报道的及时性、客观性、深度性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感谢报道所提出的积极建议。此文获《2020年度韶关市好新闻作品》二等奖,以及2020年度中国地市报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文字通讯类三等奖。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一个人需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廖卓敏始终秉持传播正能量、争做“四有”好网民的理念,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做起,尽一己之力感染更多的网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引导网民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