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丰价稳”成我市节日消费市场的关键词,五一期间我市记者走访各大农贸市场发现各类商品丰富货源充足、价格平稳。市场管理人员和摊档经营者告诉记者,针对节假日的供应情况,管理方和经营户都会根据往年节假日的供求规律来相应增加进货量,以保障广大市民消费需求。
加大“菜篮子”产品生产力度,才能让我市持续“物丰价稳”。韶关地处北部生态发展区,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圈层结构”的近圈层,已融入大湾区。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优质农产品种类丰富的先天禀赋加快释放,在满足韶关本地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大量优质而富有特色的农产品运往到粤港澳大湾区,并越发受到消费者欢迎。在新形势下,我市不仅只是盯住节日,同样要关注平时的基础工作,以更高的目标,更严的要求,持续发力,围绕“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加大“菜篮子”产品生产力度,让我市持续“物丰价稳”。
加大“菜篮子”产品生产力度,通过订单带动生产基地供应能力,严抓生产标准和品质,让我市持续“物丰价稳”。韶关现有大湾区生产基地53家,生产加工企业1家,包含种养殖等。对于已经加入生产基地,韶关市业务主管部门要定期进行生产品质和流量跟踪,提供品控检测服务以及品牌建设支持。对于未加入的生产基地,韶关市农业农村局、曲江区农业农村局、韶关市农业协会、曲江区农业协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韶关配送中心可以持续发力,对他们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主动无偿为基地建设提供服务,免费为生产基地做申报及申报跟进相关工作。对于有发展潜在的生产基地,通过送服务上门、一对一指导,持续跟进生产以及销售、品牌、品质和生产规模的情况,做到持续孵化,为他们品牌做好规划升级等服务。同时,对韶关各区县有发展潜力的家庭示范农场、合作社加强专业化指导和业务培训,实现全面发力,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供应能力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加大“菜篮子”产品生产力度,用市场化手段对本地特色农业品牌进行优化整合,让我市持续“物丰价稳”。严把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关,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字号”“粤字号”农产品品牌化,推动“善美韶农”区域公用品牌与“韶关兰花”“韶州茗茶”“丹霞贡柑”等单品类品牌协同发展,让更多优质农产品风行“双区”、畅销省内、走向全国。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农产品初加工车间,配备产后清洗、加工、预冷、烘干、质检、分级、包装、冷藏等设备,通过产后商品化处理,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延长农产品销售期、降低农产品损耗。利用中央厨房,通过农产品热链加工,强化产销对接,助力让各区县重点地区农产品产销有保障,带动周边百姓致富,为全市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贡献力量。
最后,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韶关配送中心广州运营中心及韶关市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基地的职能作用,持续强化善美韶农品牌、亚北兴等粤字号品牌、马坝人先生品牌、韶州府食用菌公共品牌、马坝油粘米品牌等品牌建设,让我市菜篮子产品不仅有量,更要走优质路线。可以以农业品牌化助力乡村振兴,帮助已脱贫地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册商标品牌和提升产品生产标准。对拟打造品牌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多维度开展品牌宣传推广。通过参加农产品展览会扩大宣传农产品品牌广度和深度,提升韶关农业品牌美誉度,提升韶关地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参展品牌在全国各地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份额。以及借鉴中省直媒体、省内外新媒体等线上推广渠道,使韶关农业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加大“菜篮子”产品生产力度,让我市持续“物丰价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