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个坚持”之一,亦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倡议,体现了中国生态治理的国际视野,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博大胸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力度之大、能力之强令世界惊叹,以实际行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频频创造的“绿色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不仅如此,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世界各国共同开启绿色发展之路。2月16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继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一是加强国际合作,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当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更加懂得“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问题上亦如此。从推动达成《巴黎协定》,到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再到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一直为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砥砺前行。截至2020年底,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与60多个国家、国际及地区组织签署约150项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方面,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二是推进科技应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科技创新被视为全球环境治理的一剂良药,中国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将更多高科技手段用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在埃塞俄比亚上空,一颗中国援助的气候遥感卫星正默默守护,帮助其缓解因气候变化面临的耕地减少、农作物减产等生态困境。在哥斯达黎加奥萨半岛雨林,一项由中国公司深度参与并支持环保组织开发的雨林生态声学监测平台——“守卫者”,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保护原始森林以及濒危物种。如今,中国新兴技术手段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尽显神通,为许多国家撑起了生态环境“守护伞”。
三是担当发展引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不仅有模范带头的表率行动,更有促进全球环境治理的担当作为。中国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援助,从非洲的太阳能发电站,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尽己所能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同时,中国创新性打造多边部长级磋商平台,与印度、巴西、南非共同建立了“基础四国”部长级磋商协调机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立场相近国家协调机制,与加拿大、欧盟共同发起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机制。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的举措,不仅展现了中国愿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新贡献的明确态度,也彰显了中国愿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履行大国职责的担当精神。
四是提供中国方案,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在应对气候变化合作、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等方面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还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南南合作,尽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建设绿色环保生态家园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是面对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全球共同挑战和责任时提出的融汇中国智慧的全球生态发展的理论指南,不仅为全球环境治理和民族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使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也为其他民族国家追求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视察广东,每次都对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科学指导和殷切要求,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和深远考量。韶关市上下时刻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新时代改革发展的重大政治和民生任务,抓紧抓实,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粤北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市积极践行推动生态治理域外合作,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与相邻省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跨区域协作机制,解决了北江中上游流域“上下游不域检察监督难题,有力地突破地域壁垒、推进联防同行、左右岸不同步”的跨区联控,为北江中上游流域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检察样板”,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检察新动能。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韶关生态治理域外合作,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粤北大地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这一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韶关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创新辉煌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来源:韶关日报
作者:袁祯
编辑: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