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据新华社11月3日消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于10月29日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其中就延迟退休作出以上表述。
为何十四五期间要实施延迟退休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将遵循哪些原则?如何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近日,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以下简称《百问》),对以上问题作出回应。
《百问》解释道,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书中强调称,“十四五”期间“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将“坚持统一规定同自愿选择相结合,小幅逐步调整,以减少社会震动,争取更多支持”。

01
网络图片
02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规定已经执行多年。“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的规定,是在1978年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寿命不足50岁制定的,同2019年我国人均77.3岁的预期寿命已不相适应,既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有效供给,也影响了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百问》指出。
2015年3月10日,时任人社部部长的尹蔚民在全国两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 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退休年龄,除了非洲一些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都是在65岁、67岁。
网络图片
《百问》一书也列举称,近年来,一些国家纷纷延迟退休年龄。比如,美国、德国已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逐步提高到67岁,日本、韩国则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0岁逐步提高到65岁,澳大利亚计划到2029年将退休年龄延迟至70岁。
书中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2020年预计达到18%。人口老龄化是影响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因素,将推动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社保制度财务可持续性面临较大挑战,而延迟退休年龄则是一个解决的方案。
03
实际上,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都对研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都提出了要求。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到了延迟退休:“综合应对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增强大龄劳动力就业能力。”
04
延迟退休事关职场人士切身利益。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熠表示,延迟退休不仅要考虑养老金收支平衡的问题,还要考虑劳动者的实际状况,比如其是否还有劳动能力,以及市场对老年劳动力的需求等等。
他说,我国市场一直以来对老年劳动力的需求不是很强,未来随着临近退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市场可能会慢慢产生对老年劳动力的需求,但在短期内不会实现,这就决定了 延迟退休的进程也是非常缓慢的。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绝大部分学术同行倾向于一年延迟三个月或四个月,这样既起到渐进的作用,又不会像一年延迟两个月、六年才能延迟一岁那样时间过长,也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各个群体能够普遍接受。
同时,当前我国实行的是基于法定退休年龄的强制退休制度。按照规定,我国职工只有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并且缴纳养老保险达15年以上,方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即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就是领取退休金的年龄,延长退休年龄,就是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阳义南坦言,现在许多反对者与其说是在反对延迟退休,不如说是在反对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因此,国家在制定和出台延迟退休方案,应注意把法定退休年龄与领取养老金年龄区分开。
他表示, 法定退休年龄应该只作为可以开始领取全额养老金的起点,而不是强制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标准,应逐步改革强制退休制度,改而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将退休待遇与退休年龄挂钩,严格按精算平衡原则来计算职工可以领取的养老金,使职工按照自己的意愿、偏好来选择自己的退休年龄。
来源:南方都市报、凤凰网
编辑:汤子元